尿酸结晶引发的急性疼痛可通过冷敷、药物干预、抬高患肢及调整生活方式快速缓解,核心在于抑制炎症、促进尿酸排泄。
- 冷敷消肿: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疼痛关节,每次15-20分钟,每日多次,可收缩血管减轻肿胀,但避免直接冰敷或热敷以免加重损伤。
- 药物镇痛: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吲哚美辛,快速缓解疼痛和炎症,需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刺激。
- 秋水仙碱:发作48小时内低剂量使用(1.5mg/d)效果显著,但需警惕腹泻等副作用。
-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严重发作或药物禁忌者,短期使用(如泼尼松30mg/d)安全性较高。
- 物理与体位调整:抬高患肢至心脏水平以上减少肿胀,穿宽松鞋袜避免压迫,结合轻柔活动预防关节僵硬。
- 促进尿酸排泄:每日饮水2000-3000ml稀释尿酸,戒酒及含糖饮料,急性期后可联用降尿酸药(如非布司他)预防复发。
提示:急性期避免降尿酸治疗以防血尿酸波动加重疼痛,长期管理需结合饮食控制(低嘌呤、限酒精)及定期监测尿酸水平。若疼痛持续或出现痛风石,需及时就医评估手术或强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