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内或直肠乙状结肠黏膜活检发现血吸虫卵,需立即进行规范治疗,核心措施包括抗寄生虫药物(如吡喹酮)杀灭虫体、手术干预严重并发症(如肠息肉或梗阻),同时结合环境管理与个人防护阻断传播链。
-
药物治疗为首选
吡喹酮是临床一线用药,通过破坏虫体表皮结构使其死亡,成人单次或分次口服即可有效清除感染。治疗期间需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头晕、腹痛),肝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 -
手术干预特定情况
若虫卵沉积引发肠黏膜严重病变(如息肉、狭窄或脓肿),需手术切除病灶。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以清除残余虫体,并定期复查肠镜评估恢复情况。 -
感染源控制与预防
避免接触疫水,粪便需无害化处理以防止虫卵污染环境。流行区居民应定期筛查,接触疫水后4周可预防性服用吡喹酮(40mg/kg)。 -
综合支持与监测
急性期患者需补液及营养支持,慢性感染者应定期检查肝肺功能(虫卵可能异位沉积)。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免疫学检测(如环卵沉淀试验)可辅助评估疗效。
早期规范治疗可完全治愈,忽视则可能导致肝纤维化或肺损害。疫区接触史者出现腹痛、血便等症状时,务必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