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喘是一种以呼吸困难、气短声低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多由肺肾两虚导致,常见于慢性心肺疾病患者或体弱人群。其核心特点是动则加重、静息难缓,严重时甚至出现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的危象,中医认为与“肾不纳气”密切相关,需长期调养而非速效治愈。
-
症状表现:虚喘典型症状包括呼吸短促、活动后加剧,常伴面色苍白、自汗怕风(肺虚),或腰膝酸软、冷汗肢冷(肾虚)。重症者可见喘逆剧甚、口唇青紫,甚至喘脱危候。西医中类似症状多见于慢阻肺、心衰等疾病,但中医更强调体质与脏腑功能的整体失衡。
-
病因病机:虚喘多因久病耗损(如慢性咳嗽、肺痨)或劳欲过度,导致肺气失主、肾不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二者功能衰退会使呼吸失序。脾胃虚弱、水饮停肺或心阳衰惫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
治疗原则:以“培补摄纳”为主,肺虚者需补肺益气(如生脉散),肾虚者温肾纳气(如金匮肾气丸),危急时需回阳固脱(参附汤)。西医则侧重原发病治疗,如慢阻肺需氧疗,心衰需强心利尿。中西医结合可提升疗效。
-
日常调护:避风寒、节饮食是关键,适度锻炼(如八段锦)可增强肺肾功能。冬季宜温补,夏季可贴敷“三伏贴”预防发作,戒烟和避免劳累是基础措施。
虚喘需辨证施治,患者应尽早就医明确病因,切勿自行用药。坚持长期调理结合生活方式改善,方能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