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肥厚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约占病例的43%。其他关键因素包括主动脉瓣狭窄、遗传性心肌病(如肥厚型心肌病)、冠心病和过度运动负荷。这类心脏结构改变本质上是心肌对持续高负荷的代偿反应,但长期发展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 高血压:长期血压升高迫使左心室更用力泵血,心肌纤维逐渐增粗。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若未规范治疗,5年内左心室肥厚风险增加3倍。
- 主动脉瓣狭窄:瓣膜开口狭窄使左心室射血阻力增大,引发向心性肥厚,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三联征。
- 遗传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由基因突变导致心肌异常增厚,青少年猝死案例中占比高达36%,需基因检测确诊。
- 冠心病:心肌缺血区域纤维化后,剩余健康心肌代偿性肥厚,常伴随心绞痛和心电图ST-T改变。
- 运动性适应:运动员长期高强度训练可能引发生理性肥厚,但厚度通常不超过15mm,停止训练后可逆。
定期超声心动图筛查对高血压、有家族史或相关症状者至关重要。早期干预原发病(如降压治疗、瓣膜手术)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心源性猝死风险。若出现胸闷、运动耐力下降等症状,建议立即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