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定围标串标可通过以下综合方法进行:
一、技术痕迹识别
-
IP/MAC地址重复
若不同投标文件由同一台设备上传(如相同IP地址、MAC地址),或同一人使用不同账号操作,可能表明文件由同一单位或个人编制。
-
电子签名与文件关联
投标文件电子签名若来自同一设备MAC地址,或存在文件元数据雷同(如作者、最后保存者信息一致),可判定为围标。
-
投标保证金账户关联
不同投标人的保证金若从同一单位或个人账户转出,且资金来源相同,存在串通嫌疑。
二、文件内容与形式分析
-
高度相似性
技术方案、商务条款、报价明细等核心内容高度相似,包括格式、用词、排版及错误细节(如错别字、数据错误)。
-
文件混装与错误
投标文件中出现其他投标人名称、资质文件、法定代表人签名等错误信息,或装订形式、封面高度相似,可能涉及围标。
-
报价异常
报价呈规律性差异(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或与市场价严重偏离,需结合其他证据综合判断。
三、行为与过程监控
-
招标人行为
开标前泄露标底、评标委员会信息,或明示/暗示压低/抬高报价,授意撤换/修改投标文件。
-
投标人行为
参与人员交叉(如不同标段其他投标人的在职人员)、相互约定费用补偿,或投标文件异常一致。
四、关联关系排查
-
基本信息重复
投标人联系人、电话、邮箱、公司地址等关键信息重复,或存在股东、高管交叉任职情况。
-
组织成员协同
同一集团、协会、商会成员按组织要求协同投标,或存在其他利益关联。
五、技术辅助与监管
-
电子招投标平台监测
通过平台记录的上传时间间隔、文件创建时间等动态数据,发现异常行为(如短时间内多份文件集中上传)。
-
大数据与专家评审
运用大数据分析投标人关联关系,或请专家对技术方案、报价合理性进行评审。
法律依据与处罚
-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明确禁止招标人与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等串通投标,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
刑事责任 :情节严重者(如中标项目金额达200万元、违法所得超10万元等)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注意 :单一技术痕迹(如IP重复)需结合其他证据综合判断,避免误判。实际操作中需综合运用文件比对、行为监控、技术分析及法律条款,确保认定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