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肠趾主要是由于周围组织的炎症引起的,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
反应性关节炎:
- 典型反应性关节炎起始于泌尿生殖系或肠道感染后2~4周。
- 多发生于18~40岁,也可见儿童及老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不同。
- 表现为肿胀、发热、触痛,以及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时疼痛。
- 足趾或手指受累时整个趾(指)呈弥漫性肿胀,即腊肠趾。
-
银屑病关节炎:
- 少关节炎型是银屑病关节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70%以上。
- 为非对称性,通常累及个别近端和远端指间关节和掌跖关节。
- 可出现由于指间关节炎和个别手指或足趾屈肌腱鞘积液而造成的“腊肠指”。
-
系统性硬化病:
- 腊肠指(趾)是系统性硬化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
- 目前硬皮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发病过程有多种因素参与。
-
小儿赖特综合征:
- 可引发膀胱炎、龟头炎、虹膜睫状体炎、周围神经炎等并发症。
- 主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背痛、眼痛、尿道分泌黏液、角膜炎、角膜溃疡、腊肠趾等。
-
尿路真菌感染:
- 症状包括发烧、寒战、腊肠趾、尿急、尿频、尿液混浊等。
-
神经压迫:
- 神经压迫可能是由于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受伤、关节炎等引起的。
- 遗传因素和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腊肠趾的发生。
-
手术或创伤后并发症:
- 细菌感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导致腊肠趾。
- 血供不足、免疫功能低下、长时间压力或缺乏血液循环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腊肠趾。
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从而引起腊肠趾的发生。及时治疗和预防对于有效避免腊肠趾的发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