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是一种由脊髓血管异常(如动静脉畸形)引发的慢性脊髓病变,以进行性脊髓损伤为核心特征,多发于50岁以上男性,典型表现为下肢无力、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早期诊断和介入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但脊髓一旦坏死可能导致永久性瘫痪。
- 病因与机制:主要因硬膜内动静脉畸形(如硬膜动静脉瘘、血管球畸形)导致脊髓血供障碍,引发缺血性坏死。静脉引流异常、血管压迫或栓塞是常见病理机制。
- 典型症状:
- 运动障碍:早期痉挛性截瘫,晚期转为弛缓性,伴肌萎缩;
- 感觉异常:从分离性感觉障碍进展至全部感觉消失,常见脊髓性间歇性跛行;
- 其他:急性疼痛、坐骨神经痛及尿便功能障碍。
- 诊断要点:脊髓MRI显示血管流空现象或T2高信号,血管造影可确诊;需与急性感染性脊髓炎、脊髓肿瘤等鉴别。
- 治疗与预后:
- 手术:畸形血管切除或神经介入栓塞;
- 药物:急性期用甘露醇、激素减轻水肿,营养神经药物辅助;
- 康复:物理治疗预防肌萎缩和关节挛缩。预后较差,及时干预可延缓进展。
提示:若出现不明原因下肢无力或感觉异常,尤其50岁以上男性,应尽早就医排查脊髓血管病变,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