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发病机制
- 感染触发:多数患儿发病前1-3周有感染史,如空肠弯曲菌感染(最常见)、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支原体等。感染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周围神经的髓鞘或轴索,导致神经传导损伤。
- 免疫异常:患者体内存在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如抗GDLa抗体)及异常的细胞免疫反应,引发神经炎症和脱髓鞘。
2. 典型症状
- 运动障碍:
- 四肢对称性无力,下肢先于上肢,逐渐向躯干发展,严重者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
- 部分患儿出现面瘫(双侧面神经麻痹)、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 感觉异常:
- 手脚麻木、刺痛、烧灼感,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 触觉和痛觉减退,可能影响平衡能力。
- 自主神经症状:
- 多汗、皮肤潮红、手足肿胀、血压波动、心率异常等。
- 少数患儿出现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
3. 诊断与治疗
- 诊断:
- 脑脊液检查:蛋白含量增高而细胞数正常(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 肌电图:显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波幅降低。
- 影像学:MRI或CT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 治疗:
- 免疫治疗:首选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或血浆置换,两者疗效相当。
- 支持治疗:包括呼吸支持(重症需气管插管)、营养支持(鼻饲或静脉营养)、康复训练等。
- 对症处理:控制疼痛、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
4. 预后与并发症
- 预后:多数患儿在2周内病情达高峰,6个月内完全恢复,但约10%-15%可能遗留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后遗症。重症或合并呼吸衰竭者死亡率约3%。
- 并发症:
- 呼吸肌麻痹、肺部感染、心力衰竭是主要死因。
- 少数出现尿潴留、体位性低血压或心律失常。
5. 注意事项
- 早期识别:若患儿出现腹泻后四肢无力、吞咽困难或呼吸急促,需立即就医。
- 预防感染:注意饮食卫生(如肉类彻底煮熟),减少呼吸道/胃肠道感染风险。
- 避免诱因:感染后避免过度劳累,及时治疗感染性疾病。
总结
小儿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急重症,但通过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如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多数患儿可完全康复。家长需警惕感染后的异常症状,及时送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