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的六个基本步骤通常包括以下环节,综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处理方法:
一、预处理
-
格栅与初沉
通过格栅拦截大颗粒物(如塑料、纸张等),初沉池进一步沉淀悬浮物,减少后续处理负荷。
-
调节与稳定
调节水质pH值,通过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促进悬浮物凝聚沉淀,同时调节水量以匹配处理能力。
二、生化处理
采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方法:
-
活性污泥法 :通过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BOD(生化需氧量)和氮磷等污染物;
-
生物膜法 :利用固定化微生物的生物膜处理废水;
-
氧化沟/BAF工艺 :通过厌氧消化和好氧反应协同去除污染物。
三、二次沉淀
对生化处理后的污水进行物理沉降:
-
斜板沉淀池 :通过聚丙烯蜂窝斜管提高沉降效率,降低占地面积;
-
旋流器/过滤器 :进一步去除残留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四、消毒处理
杀灭残留病原微生物:
- 氯气/紫外线/臭氧消毒 :确保出水符合卫生标准,防止二次污染。
五、深度处理(可选)
针对难降解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专项处理:
-
吸附法 :用粉煤灰、活性炭等吸附残留有机物;
-
化学强化生物除磷 :通过药剂辅助微生物去除磷污染。
六、最终排放
经检测达标后排放至自然水体或回用:
-
水质监测 :定期检测BOD、SS、重金属等指标;
-
合规排放 :符合国家或地方环保标准。
补充说明
-
源头控制 :通过清洁生产、雨污分流等减少污水产生,是污水处理的前置环节;
-
工艺选择 :根据水质特性(如高磷、高氨氮)选择合适工艺组合;
-
运行维护 :定期维护设备,确保处理效果。
以上步骤需根据具体水质和排放要求调整,部分工艺可合并或优化以降低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