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介绍
疾病定义
小儿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征,又称小儿FanconiⅡ综合征、小儿Fanconi - Toni - Deber综合征等,是一种主要影响肾小管功能的疾病。
病因
原发性病因
- 家族遗传性: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个别为显性遗传,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易患此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
- 散发性:病因不明的散发情况。
继发性病因
- 先天性代谢障碍:如胱氨酸病、糖原病、Lowe综合征、半乳糖血症、遗传性果糖不耐受、酪氨酸血症、肝 - 窦状核变性(Wilion病)等。
- 获得性疾病:像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综合征、肾移植等。
- 中毒:包括重金属(汞、铀、铅、镉)、马来酸、来苏儿、过期四环素、甲基3 - 色酮等中毒情况。
其他病因
部分有近端肾小管综合征且无临床症状,仅有轻度近端肾小管功能异常的患者,也可能引发该疾病。
发病机制
近端肾小管多功能损害的发生机制可能与上皮细胞的复合转运系统异常、能量代谢异常或浓度梯度缺陷等因素有关。有人认为主要病理是近球小管变短,与肾小球连接部分变窄,从而发生代谢障碍,出现低血磷和不同程度的酸中毒,亦曾见尿浓缩功能障碍及低血钾,但有些肾病理检查则为正常。
症状表现
一般表现
通常在婴儿出生后4 - 6周开始发病,表现为生长缓慢、身体软弱无力、食欲不振、呕吐、多尿、便秘等。多数病人因营养不良、发热、呕吐、脱水及酸中毒而住院,也会出现烦渴、多饮的症状。
难治性佝偻病
年龄较大的患儿,即便长期服用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仍表现为活动性佝偻病,有体格矮小和骨骼畸形的症状。
血液指标异常
- 低磷血症:循环血液中磷酸盐浓度低于正常,表现有溶血、倦怠、软弱及惊厥等。
- 低钠血症:血清钠离子浓度低于正常水平,临床表现有抽搐、木僵、昏迷和颅内压升高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脑幕疝。
- 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常见症状为肌无力和发作性软瘫,可伴有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糖耐量减退等,长期缺钾的儿童生长发育延迟,轻度缺钾者有食欲缺乏、腹胀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麻痹性肠梗阻。
其他症状
- 低分子肾小管性蛋白尿:由于肾小管功能损伤,使经正常肾小球滤过的蛋白回吸收障碍所致。
- 混合型肾小管酸中毒表现:主要表现为高氯性、正常阴离子间隙性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骨病、尿路症状等。
- 贫血和多发畸形: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伴有多发性先天畸形,如皮肤棕色色素沉着、骨骼畸形(拇指缺如或畸形、小头畸形等)、肾脏和心脏畸形等。
- 代谢异常:血糖正常但尿糖阳性,血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而尿pH呈中性或碱性,血中氨基酸正常或增高,尿氨基酸增高。
- 胱氨酸累积表现:原发性病例多伴有胱氨酸大量存留体内,胱氨酸堆积于结合膜、角膜等处,表现有畏光,常有喜食肉类等蛋白质食物的嗜好。
诊断方法
可根据临床表现的特点、家族史,结合X线检查发现骨骼畸形及发育障碍等进行诊断。单从尿内碱性物和氨基酸增多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尚不能与其他类型的佝偻病相区别,主要依靠尿糖增加,与矮小体型和佝偻病态(抗维生素D常用量)同时出现,说明肾小管功能异常是多方面的,如果还有高氯血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则可确诊。对已有明显低血钾的病人,做糖耐量试验时需先补钾,因为糖原沉着时钾进入细胞内,血钾严重降低,常出现休克样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