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多毛症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药物因素
- 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是常见的引起医源性多毛症的药物之一。癫痫儿童在服用苯妥英钠2~3个月后,可能出现多毛症,初起于四肢伸面,之后可发展至躯干和面部。这是因为苯妥英钠可能影响毛发的生长周期和毛囊的生理功能,导致毛发异常生长。
-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等,接受大量和长期可的松治疗的患者,以前额、颞部、面颊两侧最为显著,也可发生于背部及上肢伸面等部位出现多毛症。这类药物可能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间接刺激毛囊,使毛发增多增粗。
- 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常用于肾移植等患者,大部分肾移植患者在使用环孢素后会发生多毛症。其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干扰正常的毛发生长调节机制,从而导致多毛症的发生。
- 抗生素类药物:链霉素在治疗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时,有发生多毛症的情况,且多毛的式样和发生时间与苯妥英钠相似。其具体导致多毛症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可能与药物对机体代谢的影响有关。
- 其他药物:青霉胺可引起躯干和四肢的毳毛增长变粗;补骨脂素口服后照光治疗可引起色素沉着和多毛;二氮嗪(氯甲苯噻嗪)常用以治疗高血压危象等疾病,50%以上的儿童在使用后可引起多毛症,但在成人中相对少见;米诺地尔是作用强大的血管扩张剂,用于治疗高血压,每天服10mg以上,连服数个月,可出现多毛症,直接用于皮肤也刺激毛发生长,可能与皮肤血流增多有关。
-
外用因素
- 糖皮质激素外用: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可使局部皮肤的毛囊受到药物刺激,导致毛发生长加快、变密、变粗。
- 雄激素外用:外源性雄激素通过皮肤吸收后,可直接影响毛囊的发育和生长周期,促进毛发生长,从而引发多毛症。
医源性多毛症的病因主要与药物的使用以及某些医疗手段相关。这些因素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毛发的正常生长过程,从而导致多毛症的发生。在使用相关药物或进行医疗治疗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医源性多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