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大、价值波动、工业用途
中国不囤积白银的原因可从历史、经济、技术和战略等多方面综合分析:
一、历史因素
-
白银流失严重
明朝末年因张献忠起义导致大量白银沉入江中(江口沉银事件),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后,白银持续外流,民间储备大幅减少。
-
货币体系演变
即使在民国时期发行法币,白银仍作为贵金属货币流通,未形成大规模实物储备的传统。
二、经济与金融因素
-
价格波动风险
白银价格受供需、市场炒作等因素影响较大,大规模储备易面临价值缩水的风险。
-
工业需求冲击
白银作为工业金属,其价值更多体现在工业用途(如电子、化工等),而非单纯作为贵金属储备。
-
替代材料的出现
随着铜合金、新型复合材料等技术发展,部分工业领域对白银的依赖程度降低。
三、技术与战略因素
-
开采与运输成本
白银开采难度高、运输成本大,大规模储备不经济。
-
黄金的优先性
黄金因稀缺性、全球通用性更适合作为战略储备资产,能更好地应对经济危机。
-
外汇储备结构
中国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黄金储备连续多年增长(截至2024年1月末达7219万盎司),已形成多元化配置。
四、国际惯例与观念
-
黄金的货币属性
国际社会普遍将黄金视为“货币天然是金银”,而白银长期作为工业金属使用,未形成类似黄金的货币文化。
-
储备策略差异
全球主要经济体通常同时储备黄金和白银,但黄金占比更高,因其稀缺性和保值功能更受青睐。
总结 :中国不囤积白银是历史经验、经济需求、技术条件与战略选择的综合结果。未来是否调整储备策略,需视经济环境、贵金属市场演变及工业需求等多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