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贵”是贵州省的简称,其名称由来和行政区划演变如下:
一、名称由来
-
古称“黔州”
贵州在宋代以前称为“矩州”,因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中“贵”与“矩”发音相近,故称“贵州”。元朝初年正式定名为贵州。
-
简称形成
-
“黔” :部分说法源于境内有黔灵山、黔灵河等地理特征;
-
“贵” :另一说法因元朝以“贵”为矩州全称的首字得名。
后因行政区域调整,“黔”成为贵州最常用的简称。
-
二、行政区划演变
-
古代 :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秦朝设黔中郡,唐代属黔中道。
-
近代 :清朝设贵州巡抚府,1912年成为中华民国省份,1958年设省。
-
现代 :省会为贵阳,全省辖6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
三、地理与文化特征
-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西南部,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
自然与人文 :拥有世界级山地旅游资源,如黄果树瀑布、梵净山等,同时也是生态文明试验区。
-
民族特色 :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文化如银饰、建筑、歌舞等在此地传承发展。
“黔贵”既是贵州历史名称的简称,也承载着丰富的地理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