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盏憩室是肾脏实质内形成的囊状结构,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的肾囊性病变。其核心特征如下:
-
结构特点
- 覆盖移行上皮细胞的囊腔,经狭窄通道与肾盂或肾盏相通。
- 囊腔内为尿液,但憩室本身无分泌功能,尿液可反流入内。
-
成因与流行病学
- 主要与先天发育异常(如盏颈狭窄或闭锁)有关,部分后天因素也可能参与。
- 发病率约4.5%,无显著性别差异,20-60岁人群多见,双肾受累概率均等。
-
分型
- Ⅰ型憩室:体积较小(1毫米至数厘米),多位于肾小盏,常无症状。
- Ⅱ型憩室:体积较大,与肾盂或肾大盏相连,易引发症状。
-
症状与并发症
- 多数无症状,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
- 合并感染或结石时,可出现腰痛、血尿、脓尿、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 长期尿液淤滞可导致肾实质受压萎缩、结石形成、反复感染,甚至肾功能损害。
-
临床特点
- 憩室位置影响肾脏损伤程度:靠近肾表面或两极者,肾单位损失较晚且少;深部憩室易压迫周围肾实质,加速萎缩。
- 部分病例需与肾囊肿鉴别,主要依据囊液性质和影像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