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即抢救措施
急性心衰需立即吸氧(鼻导管或面罩),保持半卧位或端坐位以减少回心血量。若出现心源性休克或肺水肿,需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米力农)和血管活性药物(如硝普钠)快速改善血流动力学,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或体外膜肺氧合支持。
2. 药物治疗
- 强心剂: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是核心药物,可静脉注射快速起效。
- 利尿剂:呋塞米静脉滴注可迅速减轻水肿和心脏负荷,若效果不佳可联合托伐普坦(抗利尿激素拮抗剂)。
- 扩血管药物:硝酸甘油或奈西立肽可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 镇静与供氧:烦躁患儿需适度镇静以降低氧耗,血氧饱和度低于95%时需氧疗。
3. 长期管理
病情稳定后需调整生活方式:限制活动量、低盐饮食、预防血栓形成。慢性心衰需联合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及地高辛进行神经内分泌调节。
4. 特殊治疗
对于心律失常或合并感染等诱因,需同步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严重病例可考虑心脏同步化治疗(如双腔起搏器植入)。
提示:小儿心衰病情进展快,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避免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