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包炎是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由病程超过3个月的急性心包炎演变而来,临床以心包积液、心包缩窄等为主要表现。其特点及诊疗要点如下:
一、病因与分型
-
病因
- 感染性:如病毒、细菌(尤其是结核菌)、真菌等。
- 非感染性:包括心肌梗死、肿瘤、尿毒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外伤或心脏术后并发症等。
-
分型
- 慢性粘连性心包炎:心包壁层与脏层间存在轻度粘连,通常不影响心脏功能。
- 慢性渗出性心包炎:心包积液长期存在,可能为急性炎症迁延所致。
-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增厚、纤维化或钙化,严重限制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可合并心包积液(亚急性渗液性缩窄性心包炎)。
二、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呼吸困难(活动或静息时)、水肿(下肢或腹部)、腹胀、心悸、乏力,部分伴胸痛、咳嗽、上腹疼痛。
- 严重并发症:心力衰竭、心源性肝硬化、心肌萎缩等。
三、诊断方法
- 病史与查体:询问急性心包炎、结核病史,检查颈静脉扩张、肝大等体征。
- 影像学检查
- 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包增厚、积液及心脏受压情况。
- X线/CT/MRI:显示心影增大、心包钙化或缩窄表现。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结核菌素试验等辅助明确病因。
四、治疗与预后
-
治疗原则
- 药物治疗:针对病因使用抗生素(如结核性需抗结核治疗)、免疫抑制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利尿剂缓解水肿。
- 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需行心包切除术;大量心包积液或心脏压塞时需穿刺引流。
-
预后
- 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预后良好,但病程迁延或未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心力衰竭,危及生命。
- 结核性心包炎需待结核活动控制后再手术,避免感染扩散。
五、日常管理
- 生活方式:低盐饮食、避免劳累,监测体重及水肿变化。
- 随访: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等,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