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及多地实践情况,课后延时服务期间老师 不得进行新课教学 ,但可提供作业辅导、兴趣活动等合规服务。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政策规定与初衷
-
禁止讲新课
教育部明确要求课后延时服务仅用于作业辅导、学习答疑或开展兴趣、体育等活动,不得用于讲授新课。这一规定旨在避免延时服务成为正课时间的延伸,减轻学生回家后的学习负担。
-
服务性质定位
延时服务本质是解决双职工家庭接送孩子问题及辅助完成作业,而非替代正常教学时间。教师应聚焦“看管+辅导”功能,而非知识拓展。
二、违规行为的潜在问题
-
增加学生负担
若教师在延时服务中讲新课,会导致学生在校时间延长,回家后作业量不减反增,影响睡眠质量和身体发育。
-
政策执行偏差
部分学校因师资紧张或教学任务压力,可能违规开展课程,但此类行为可能引发家长投诉或教育局核查。
三、家长维权建议
-
沟通与反馈
首先与学校沟通服务内容,若发现违规行为,可要求学校立即整改。建议通过家长会、校领导接待等渠道表达关切。
-
联合维权
若沟通无果,可联合其他家长共同向教育局或相关部门举报,要求调查处理。
-
关注服务内容
重点关注延时服务是否真正落实作业辅导,而非变相增加学习任务。可通过观察课堂内容、作业完成情况等判断。
四、地区政策差异
部分地区已对延时服务进行调整,例如:
-
取消强制参加 :北京等地已试点停止强制学生参加延时服务;
-
规范服务内容 :明确禁止考试、讲题等行为,仅允许作业辅导和兴趣活动。
建议家长关注当地教育部门最新通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理性看待延时服务的作用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