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尿剂
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可减少内耳淋巴液生成,降低膜迷路压力。需注意用药期间监测血钾和血压,并遵医嘱调整剂量。 -
改善内耳循环药物
如倍他司汀、银杏叶提取物等,可促进内耳微循环,缓解眩晕。 -
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可减轻内耳炎症和水肿,适用于急性期或合并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
抗眩晕药物
如地芬尼多、美克洛嗪等,能抑制前庭神经活动,缓解眩晕症状。 -
抗生素
若合并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控制炎症。
注意事项
- 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 约80%患者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可控制症状,但需长期随访。
- 若药物无效或症状严重,需考虑手术(如内淋巴囊手术、迷路切除术)。
生活方式建议
减少盐分摄入、避免咖啡因和酒精、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减少发作频率。若症状反复或加重,请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