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费发放方案及实施细则
一、发放原则
-
依法依规 :严格遵循《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确保合规性。
-
公开透明 :建立考核机制,按劳分配,确保分配标准公开透明。
-
统筹兼顾 :优先保障参与一线教师的补助,合理分配管理及后勤人员费用。
二、发放对象
所有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教职工及管理人员,包括:
-
一线教师(按实际服务课时数)
-
管理人员(按工作量)
-
后勤保安人员(根据工作量适当补贴)。
三、资金收取
-
收费标准 :按学生人数收取,每学期每生300元,对建档立卡、城乡低保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收。
-
收取方式 :学生自愿选择课后服务,通过银行代扣或现金收取,确保不强制参与。
四、考核与发放办法
-
考核内容 :
-
工作纪律与安全(20%)
-
常规管理(20%)
-
服务成果(30%)
-
综合评价(30%)。
-
-
工作量计算 :
-
按实际服务课时数计算,每课时补助70元。
-
管理人员按值班时长(如早读至次日6点)发放,每天300元。
-
-
发放周期 :每学期末通过家长调查问卷和绩效考核结果发放,确保及时反馈。
五、经费管理
-
收支两条线 :收取的课后服务费全额上缴财政,纳入学校财务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
成本覆盖 :主要用于教师补助、设施设备维护、耗材采购及竞赛活动等支出,确保收支平衡。
-
监督机制 :成立财务监督小组,定期审计经费使用情况,防止挪作他用。
六、其他说明
-
奖励机制 :对服务内容创新、学生满意度高的教师给予额外奖励,具体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
政策调整 :如遇上级政策变动,将及时调整发放方案,确保合规性。
通过以上方案及实施细则,确保课后服务经费合理使用,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提升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