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振捣后浮浆过多的问题,通常与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及养护条件密切相关。以下是具体原因及应对措施:
一、浮浆产生的主要原因
-
坍落度过大
当坍落度超过140-160mm时,混凝土流动性过强,骨料易上浮形成浮浆。
-
水灰比过高
水分含量过高导致表层水化产物不密实,易产生浮浆。
-
振捣过度
过度振捣会加剧泌水现象,使水泥浆上浮速度加快。
-
骨料级配不良
粗骨料级配不达标或砂率过高,易导致骨料下沉不均,引发浮浆。
-
外加剂掺量不当
外加剂过量(如减水剂)会降低混凝土粘聚性,促进浮浆形成。
二、浮浆的危害
-
表面质量下降 :形成薄弱的水泥浆层,影响美观。
-
强度降低 :浮浆层未充分水化,降低混凝土抗压强度。
-
耐久性受损 :长期浮浆易导致钢筋锈蚀,缩短结构寿命。
三、预防与控制措施
-
控制坍落度
通过调整配合比或添加减水剂,将坍落度控制在140-160mm范围内。
-
优化水灰比
根据设计要求调整水灰比,避免因水分过多引发浮浆。
-
规范振捣操作
减少振捣次数,避免过度振捣导致泌水加剧。
-
改善骨料级配
选用优质骨料,调整砂率至合理范围(如降低5%-10%),减少浮浆风险。
-
调整外加剂使用
严格把控外加剂掺量,避免过量使用。
-
加强现场管理
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覆盖养护,减少早期水分散失,避免表面空洞形成。
四、应急处理方法
-
局部修补 :对于少量浮浆,可采用抹平或洒水沉降处理。
-
二次搅拌 :坍落度严重时,可在现场添加水泥浆或高标号混凝土调整。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减少混凝土振捣后浮浆过多的问题,提升工程质量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