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中粗细骨料分离
水泥离析是指混凝土拌合物中粗骨料(如石子)与细骨料(如砂)、水泥浆体等成分因物理性质差异而发生分离的现象。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如下:
一、定义与表现
-
粗细骨料分离
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浇筑或储存过程中,由于粗骨料比重大、粒径大,细骨料比重小、粒径小,易在重力或外力作用下发生分层或团聚,导致骨料与浆体分离。
-
分层现象
刚搅拌后的混凝土可能出现上层水分多、细颗粒(砂、水泥浆)上浮,下层石子含量高的分层状态,尤其高流动性混凝土在振捣时更易发生。
二、影响因素
-
材料特性
-
粗骨料与细骨料的密度、粒径差异显著;
-
干粉砂浆中颗粒状材料(如石英砂)与粉状材料(如水泥、粉煤灰)的物理性质不同,易发生二次分离。
-
-
施工因素
-
搅拌时间不足(如少于90秒)或坍落度不当,导致骨料未充分混合;
-
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超过2米时未使用溜槽、溜筒等辅助工具,易产生离析;
-
振捣不密实,使骨料分布不均。
-
-
环境因素
- 温度变化影响混凝土流动性,高温时流动性增大,易加剧分层。
三、后果与防治
-
工程影响
-
降低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
造成粗骨料堆积,影响施工效率。
-
-
防治措施
-
优化配合比,确保砂、石、水泥比例合理;
-
延长搅拌时间至90秒以上,并控制坍落度;
-
使用溜槽、溜筒等工具避免自由下落高度超过2米;
-
加强振捣密实度。
-
四、其他场景
水泥离析现象不仅存在于混凝土中,其他混合物料(如水泥砂浆)在储存、运输过程中也可能因颗粒级配不当、湿度变化等发生类似分离。若发现离析,需及时调整配合比或施工工艺,避免影响最终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