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栓塞是由于栓子(如血栓、脂肪、空气等)阻塞动脉管腔,导致血流中断、远端组织或器官急性缺血的疾病。其核心特征和表现如下:
一、病因与机制
- 栓子来源:包括心脏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以及脂肪、空气、肿瘤细胞等外源性栓子。
- 栓塞部位:常见于下肢(股总动脉、腘动脉、髂总动脉)和上肢(肱动脉近端),也可累及心脏、脑部、肺动脉等重要器官。
二、典型症状
- 局部缺血表现:突发剧烈疼痛、皮肤苍白或发凉、肢体麻木、动脉搏动消失,严重时出现运动障碍或组织坏死。
- 器官特异性症状:
- 心脏:胸痛、心肌梗死;
- 脑部:偏瘫、失语、意识障碍;
- 肺部:呼吸困难、咯血(肺栓塞)。
三、高危人群
多见于老年人、长期卧床者,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
四、诊断与治疗
- 诊断方法:超声检查(显示动脉血流中断)为首选,结合CTA等影像学检查明确栓塞部位。
- 紧急治疗:需第一时间恢复血流,包括手术取栓、介入球囊取栓,辅以抗凝、溶栓治疗。
- 后续管理: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采用抗血小板药物、中医调理等改善血供并减少并发症。
五、预防建议
-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
-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度运动);
- 突发胸痛、肢体剧痛或神经功能障碍时立即就医。
该病起病急、进展快,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截肢或死亡,早期识别与干预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