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一种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其特征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脑干运动神经核的退化变性,导致进行性肌肉无力和萎缩。以下是其核心特征的综合说明:
一、疾病本质与遗传机制
- 运动神经元病变
该病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变性引起,导致肌肉无法接收神经信号,进而出现肌无力和萎缩。 - 遗传模式
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主要由运动神经元基因1(SMN1)突变导致SMN蛋白功能缺陷。
二、临床分型与病程特点
根据发病年龄和严重程度分为四型:
- SMA-Ⅰ型(婴儿型):出生6个月内发病,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儿在2岁内因呼吸衰竭死亡。
- SMA-Ⅱ型(中间型):1岁内起病,病程较Ⅰ型缓慢,但需长期呼吸支持及康复治疗。
- SMA-Ⅲ型(少年型):儿童或青少年期发病,症状较轻,可存活至成年,但伴随肌无力及运动障碍。
- SMA-Ⅳ型(成人型):成年后发病,进展缓慢,预后相对较好。
三、典型症状与并发症
- 核心症状
- 进行性、对称性的肢体近端肌肉无力和萎缩,表现为“爪形手”、行走困难等。
-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张力低下,但智力与感觉正常。
- 并发症
- 呼吸肌受累导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易引发吸入性肺炎。
- 长期肌无力可继发关节挛缩、骨骼畸形。
四、诊断与治疗现状
- 诊断方法
- 基因检测:SMN1基因外显子7纯合缺失或突变为确诊依据。
- 肌电图:显示慢性神经源性损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
- 肌肉活检:可见肌纤维萎缩与代偿性肥大并存。
- 治疗与预后
- 目前无特效疗法,以支持治疗为主,包括呼吸机辅助、营养管理和物理康复。
- 预后与分型相关:Ⅰ型死亡率高,Ⅲ型及成人型生存期较长,但需终身管理并发症。
五、疾病管理重点
- 早期干预:如基因筛查(尤其有家族史者)可帮助尽早诊断。
- 多学科协作:需神经科、呼吸科、康复科联合制定个体化方案。
以上信息综合了该病的遗传机制、临床表现及管理策略,核心特征为运动神经元退化导致的进行性肌肉功能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