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狭窄的定义
肾动脉狭窄(RAS)是指一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发生狭窄,狭窄程度一般大于50%。它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成年人高血压的10%。
病因
肾动脉狭窄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动脉粥样硬化:这是最常见的病因,约占肾动脉狭窄病因的80%,主要见于老年人。
-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MD):这是一种动脉壁细胞发育异常的疾病,在女性和年轻人中更常见。
- 大动脉炎:这是一种主动脉及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累及肾动脉造成狭窄及肾缺血,好发于青壮年女性。
- 其他:包括血栓、栓塞、主动脉夹层累及、外伤、先天性肾动脉发育异常、结节性多动脉炎、白塞氏病、放射治疗后疤痕、周围组织肿瘤以及束带压迫等。
临床表现
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 肾血管性高血压:这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属于继发性高血压,主要特点包括好发年龄在35岁以下和55岁以上,且以年轻人多见;原来没有高血压者,出现高血压后就迅速发展;原有高血压者,突然加重。
- 缺血性肾病:主要表现为肾功能缓慢进行性减退,由于肾小管对缺血敏感,故其功能减退常在先,表现为夜尿多,尿比重及渗透压减低等,而后肾小球功能才受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进而血清肌酐增高。
- 其他:部分患者腹部或腰部可闻及血管杂音(高调、粗糙收缩期或双期杂音)。
检查
肾动脉狭窄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筛选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多普勒超声等,用于评估肾功能是否存在异常。
- 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核磁共振(MRI)、核素肾血流图检查、肾动脉造影等,用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变程度。
- 其他检查:包括卡托普利-肾素激发试验等,用于辅助诊断。
治疗
肾动脉狭窄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药物治疗:包括降压药物、降胆固醇药物、阿司匹林等,用于控制高血压和改善症状。
- 手术治疗:包括血管成形术、动脉内膜切除术、旁路搭桥术及自身肾移植术等,用于恢复血液流向肾脏,改善到达肾脏的血流量。
- 生活方式改变:包括限制盐分、健康饮食、定期体育锻炼等,用于控制血压和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肾动脉狭窄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病因治疗、药物降压治疗、血管重建治疗等。及时解除肾动脉狭窄或阻塞,病变血管重新通畅后,高血压可被治愈,肾功能减退可以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