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体病又称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以下是关于该病的详细介绍:
- 病原与传播:弓形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虫,发育过程有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5 种形态,其中滋养体、包囊和卵囊与传播和致病有关。猫是终宿主,中间宿主包括多种哺乳动物、鸟类等。人类主要通过食用生或未熟的含有弓形虫囊胚的肉类感染,也可通过接触被弓形虫囊胚污染的土壤或猫的粪便感染,孕妇感染后可经胎盘传给胎儿。
- 临床表现
- 先天性弓形虫病:多由孕妇孕期感染弓形虫后垂直传播给胎儿所致。妊娠早期感染易引起流产、死产或胎儿畸形;中期感染多出现死胎、早产,患儿出生后可能有严重的脑部、眼部疾患;晚期感染胎儿虽可能发育正常,但出生数月或数年后可能逐渐出现心脏畸形、心脏传导阻滞、小头畸形、耳聋或智力低下等。
- 获得性弓形虫病:免疫功能正常者多数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少数人发病。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夜间出汗、肌肉疼痛、咽痛、皮疹、肝脾肿大、全身淋巴结肿大等。免疫功能缺陷者感染后,病情通常较重,可出现广泛播散和迅速发生的致命性感染,如高热、肺炎、皮疹、肝脾肿大、心肌炎、肌炎、睾丸炎,甚至脑弓形虫病,表现为头痛、偏瘫、癫痫发作、视力障碍、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 诊断方法:包括病原检查,如直接涂片、动物接种、细胞培养等;免疫学检查,如检测血清中的抗虫体表膜抗体、检测血清或体液中的弓形虫循环抗原、皮肤试验等;脑脊液检查对脑部感染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 治疗手段:感染弓形虫后以缓解症状、预防和减少并发症为治疗目的。无症状带虫者可不治疗,有症状的患者需要抗虫等治疗。常用药物有乙胺嘧啶、磺胺嘧啶、阿奇霉素等,孕妇在妊娠 4 个月内多选用乙酰螺旋霉素治疗,脑部感染者必要时可应用糖皮质激素防治脑水肿。
- 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卫生,不饮用生水,食物加工全熟后再食用;做好粪便管理,清理猫粪便时要戴手套,处理后用肥皂和水洗手;对宠物定期检疫,不与健康状况不明的动物密切接触;畜牧业养殖和屠宰加工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定期检测血清抗体;孕期按时进行弓形虫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