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病,CMT)是一组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主要累及肢体远端运动和感觉神经,导致进行性肌无力、肌肉萎缩及感觉障碍。以下是综合要点:
1. 基本特征
- 遗传性:属于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已发现与PMP22、Cx32、MPZ、MFN2等多个基因突变相关。
- 发病率:约为1/2500,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遗传病之一。
- 病理机制:周围神经轴突和髓鞘进行性变性,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
2. 临床表现
- 运动症状:
- 下肢远端(足部、小腿)肌肉进行性无力和萎缩,逐渐向上发展,可能出现“跨阈步态”或“脚踏车步态”(抬腿困难、足部下垂)。
- 后期可累及上肢,出现爪形手等畸形。
- 感觉症状:四肢远端麻木、刺痛、深浅感觉减退。
- 其他表现:常见足部畸形如高弓足、马蹄内翻足。
3. 诊断与分型
- 诊断依据:
- 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如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15~28m/s)。
- 基因检测:明确特定基因突变类型。
- 神经活检:可见髓纤维密度减低、再生纤维等特征性改变。
- 分型:根据病理和遗传特点分为I型(脱髓鞘型)和II型(轴突型)等。
4. 治疗与管理
- 对症支持:无特效疗法,以康复训练(拉伸、力量训练)、矫形器具(如矫形鞋)为主,维持肌肉功能及关节活动度。
- 手术干预:严重足部畸形者需手术矫正。
- 遗传咨询:对有家族史者评估遗传风险,指导生育决策。
5. 病程与预后
- 病情进展缓慢,多数患者可维持一定生活自理能力,但可能出现肢体活动障碍等并发症。
- 通常不影响寿命,但需长期管理以延缓残疾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
注:该病需与获得性周围神经病(如糖尿病神经病变)鉴别,确诊依赖于基因检测和神经电生理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