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伴发的葡萄膜炎是一种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相关的慢性葡萄膜炎症,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其核心特征包括:
1.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与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组织有关,可能涉及髓磷脂碱性蛋白等自身抗原,同时病毒感染(如疱疹病毒、麻疹病毒)和遗传因素(如HLA-DR15基因)也可能参与发病。
2. 主要症状
- 眼部表现:以视力下降、眼痛、畏光、视物模糊最常见。葡萄膜炎可表现为前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中间葡萄膜炎(玻璃体炎症)或后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其中中间葡萄膜炎占比约25%。
- 全身症状:包括疲乏、感觉异常(麻木/刺痛感)、头痛及神经系统症状(如肌无力、吞咽困难)。
3. 诊断方法
需结合眼科检查(如眼底血管造影、视野检查)和神经系统评估(如MRI、脑脊液检测)综合判断。
4. 治疗手段
- 基础治疗: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为首选药物,可缓解急性炎症。
- 联合治疗:严重或复发性病例需联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环孢素)或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
- 局部治疗:包括散瞳剂、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等控制眼部炎症。
5. 预后情况
早期规范治疗可改善预后,但约10%患者可能出现视力严重损害。疾病具有复发-缓解特征,需终身管理。
建议出现单眼视力骤降、色觉异常或眼球震颤等症状时及时就诊眼科,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