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病药物
目前已知至少46种药物可诱发药物性狼疮,常见药物包括肼屈嗪、普鲁卡因胺、异烟肼、青霉胺、氯丙嗪、卡马西平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途径干扰免疫系统,如诱导抗核抗体(ANA)或抗组蛋白抗体产生,或改变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性。 -
遗传与免疫因素
遗传易感性可能增加发病风险,例如慢性乙酰化体质、HLA-DR4基因型等。药物可能通过抑制免疫耐受或激活异常免疫反应(如改变T/B细胞基因表达、细胞因子异常)引发狼疮样症状。 -
其他诱因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超过1年)可能增加发病概率,且年龄较大(>50岁)患者更易受影响。药物对免疫系统的直接损伤或表观遗传修饰(如DNA甲基化)也可能参与发病。
典型表现包括发热、关节痛、皮疹、浆膜炎等,多数患者停药后症状可缓解。若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