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上腺醛固酮瘤
这是最常见的病因,约占病例的35%-80%。醛固酮瘤多为单侧肾上腺腺瘤,可自主分泌过量醛固酮,导致高血压和低血钾。 -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约占60%的病例,表现为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但无明确腺瘤形成。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或细胞间通信异常有关。近年研究发现,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腺瘤中细胞黏附分子1(CADM1)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细胞间通信障碍,进而引发醛固酮过度分泌。 -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GRA)
罕见(<1%),与遗传相关,患者对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敏感。 -
肾上腺皮质癌
极为罕见,肿瘤常分泌醛固酮、糖皮质激素和雄激素,恶性程度高。 -
异位醛固酮分泌肿瘤
如肺癌或其他部位肿瘤异位分泌醛固酮,但较为少见。 -
先天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基因突变(如醛固酮合成关键酶或受体异常),导致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
总结:醛固酮瘤是主要病因,其次是特发性增生。近年基因突变研究为发病机制提供了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