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结炎是一种由致病菌反复或持续刺激引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增生及局部淋巴结肿大。以下从不同方面具体说明:
1. 基本特征
- 定义:属于持续6周以上的淋巴结慢性炎症,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 别名:又称增生性淋巴结炎或淋巴结慢性炎。
- 好发人群:牙源性感染者、慢性咽喉炎患者、头颈部皮肤损伤者、免疫力低下者以及急性淋巴结炎未控制者。
2. 主要症状
- 典型表现:
- 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侧区、颌下或颏下区,质地较硬、光滑、活动度好,可长期存在。
- 疼痛/压痛:多为隐痛或钝痛,触摸或压迫时加重,颈部淋巴结炎可能因咀嚼、转头等动作加剧。
-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伴随低热(约38℃)、乏力或食欲减退。
3. 病因与诱因
- 直接病因:病原体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急性淋巴结炎迁延不愈。
- 其他诱因: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药物副作用,或接触动物、食用未杀菌乳制品等。
4. 诊断方法
- 体格检查:触诊评估淋巴结大小、质地及活动度,视诊寻找感染灶(如皮肤破溃)。
- 辅助检查:
- 超声:观察淋巴结形态及肿大程度。
- 穿刺或活检:明确单核细胞增生或病原体类型。
- 病原学检查:如细菌培养确定致病菌。
5. 治疗与预后
- 治疗原则:
- 药物治疗:针对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如异烟肼、链霉素)。
- 手术治疗:形成脓肿或反复发作时需切开引流或切除。
- 预后: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痊愈,但未及时控制可能发展为慢性或并发腺源性蜂窝织炎。
6. 日常管理
- 预防措施: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皮肤损伤感染、增强免疫力。
- 饮食建议: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寒凉食物。
慢性淋巴结炎以局部炎症反应为主,需结合感染控制及个体化治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