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相关的自限性甲状腺炎症性疾病,具有以下特征: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 病毒感染
多数患者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与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腮腺炎病毒、新冠病毒等感染密切相关。 - 遗传及免疫因素
部分患者与HLA-BW35基因相关,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病毒诱导的免疫反应或甲状腺组织损伤是重要机制。
二、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甲状腺疼痛:单侧或双侧甲状腺区域中重度疼痛,可放射至耳部、下颌,吞咽或转头时加重。
- 甲状腺肿大:腺体轻中度肿大、质地硬韧,触痛显著。
-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肌肉疼痛等,早期易误诊为感冒。
-
甲状腺功能变化
病程分三期:- 甲亢期: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表现为心悸、多汗等。
- 甲减期:激素耗竭后可能出现怕冷、水肿等症状。
- 恢复期: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肿痛消退。
三、诊断与检查
- 实验室检查
- 血沉显著增快。
- 甲状腺激素水平一过性升高,甲状腺摄碘率降低(呈“分离现象”)。
- 影像学检查
甲状腺超声显示低回声区或结节;甲状腺核素扫描可见摄锝功能减低。
四、治疗与预后
- 药物治疗
- 轻症: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疼痛和炎症。
- 重症: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需逐步减量以防复发。
- 预后
病程通常持续2-3个月,具有自限性,仅少数患者遗留永久性甲减。
五、高危人群与预防
- 好发人群:20-50岁女性,夏秋季高发。
- 预防措施: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增强免疫力,保持情绪稳定。
亚急性甲状腺炎以病毒感染为诱因,以甲状腺肿痛和功能波动为特征,及时对症治疗多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