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
一般治疗
- 消化道隔离:患者应进行消化道隔离,直到症状消失且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为止。
- 卧床休息:尤其是对于急性菌痢患者,适当的卧床休息有助于病情恢复。
- 饮食调整: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避免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对症治疗
- 退热:对于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或在必要时使用退热药物。
- 补液:对于脱水患者,应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中重度脱水则需静脉补液。
- 解痉:对于腹痛患者,可使用解痉药物如阿托品,但需谨慎使用。
对因治疗
- 抗菌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头孢菌素类等。
其他治疗
- 肠道黏膜保护:对于腹泻导致的肠道黏膜损伤,可使用肠道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
- 体温管理:对于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可使用退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
治疗效果
细菌性痢疾有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治愈率高。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可能会转为慢性,影响治疗效果。
预防
预防细菌性痢疾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食物、注意饮食卫生等。
通过及时就医、规范治疗以及良好的预防措施,细菌性痢疾是可以有效控制和治愈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