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特征
-
病理改变
肺泡壁破坏导致肺泡腔异常扩大,肺组织失去弹性,形成肺气肿。这种结构改变会导致肺容积增大,形成“桶状胸”等体征。 -
典型症状
- 早期:活动后气促、慢性咳嗽(尤其晨间明显)
- 进展期:静息时也出现呼吸困难,伴胸闷、喘鸣
- 晚期:体重下降、乏力,可能并发呼吸衰竭、肺心病
-
诊断标准
主要通过肺功能检查(FEV1/FVC比值<0.7)确诊,结合胸部CT或X光观察肺部结构改变。
病因与高危因素
- 主要诱因:长期吸烟(占病例80%以上)、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
- 遗传因素: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患者风险显著增加
- 其他: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紊乱
治疗与管理
-
基础措施
- 戒烟并避免二手烟,减少空气污染暴露
- 接种流感/肺炎疫苗预防感染
-
药物治疗
- 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噻托溴铵)缓解症状
- 氧疗改善低氧血症,严重者需长期家庭氧疗
-
手术选择
晚期患者可考虑肺减容术或肺移植,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预后与日常管理
患者需定期监测肺功能,通过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和适度运动(如散步)维持肺功能。营养支持也很重要,建议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若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咳脓痰,需及时就医排查感染等并发症。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医学资料,具体诊疗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