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预激综合征的诊断需结合心电图特征及临床表现,具体标准如下:
一、心电图核心诊断标准
- PR间期缩短:通常小于0.12秒;
- QRS波群起始部存在delta波(预激波):表现为QRS波群起始部粗钝或切迹;
- QRS波群增宽:时限大于0.12秒;
- 继发性ST-T改变:与预激波方向相反的复极异常。
二、临床表现与辅助依据
- 阵发性心动过速:
- 婴儿心率可达260-300次/分,学龄儿童可达200-240次/分;
- 发作时表现为面色苍白、烦躁、疲乏,严重者出现心慌、头晕甚至晕厥。
- 心功能不全风险:
- 持续性心动过速可能导致心肌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 猝死风险:
- 房颤经旁路快速传导可能引发室颤,需通过电生理检查评估旁路特性。
三、鉴别与补充检查
- 动态心电图监测:捕捉间歇性预激波或心律失常事件;
- 心脏超声/磁共振:排除结构性心脏病,评估心脏功能;
- 电生理检查:明确旁路位置及诱发心律失常的风险,适用于高危或复杂病例。
四、诊断注意事项
- 无症状患儿可能仅通过心电图偶然发现,需定期随访;
- 需与扩张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的继发性心律失常鉴别。
(注:诊断时需综合上述标准,结合年龄特点及症状严重程度,避免与肠预激综合征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