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年发病率约为3-10例/10万人,死亡率高达16%-25%。若合并心力衰竭、脓肿或栓塞等并发症,早期死亡率可升至40%-75%。
-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死率为20%-50%,5年生存率约50%-90%,但存活者中约15%-24%会合并心功能不全或栓塞后遗症。
2. 可能引发致命并发症
- 栓塞:心内赘生物脱落可导致全身多部位栓塞(如脑梗、肾梗死、脾梗死),严重时引发器官衰竭。
- 心脏结构损害:长期感染可导致瓣膜穿孔、关闭不全,甚至引发心力衰竭(如气促、水肿、无法平卧)。
- 脓毒血症:细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可能引发脓毒症休克,进一步加重病情。
3. 治疗复杂且风险高
- 抗感染治疗:需长期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如青霉素、万古霉素),疗程通常4-6周,但部分耐药菌感染需调整用药。
- 手术治疗:若瓣膜严重受损或赘生物较大,需进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高危患者(如老年人、合并糖尿病)手术死亡率可达30%。
4. 易被忽视的早期症状
- 常见症状包括反复发热、乏力、心脏杂音等,但早期易被误诊为普通感冒或流感。
- 部分患者表现为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贫血或皮肤瘀点,需高度警惕。
总结
心内膜炎是一种进展迅速、并发症凶险的疾病,需及时诊断和治疗。高危人群(如心脏病患者、拔牙或手术后人群)若出现反复发热、胸闷等症状,应尽快就医排查。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但延误诊治可能引发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