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其严重程度取决于低血糖的频率、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低血糖的危害
-
轻度低血糖:通常表现为出汗、心悸、饥饿感和头晕。这些症状容易被患者察觉,并通过摄入糖分迅速缓解。一般情况下,轻度低血糖不造成长期健康问题。
-
中度低血糖:可能引起更明显的症状,如视力模糊、言语困难和协调性下降。如果不加以处理,中度低血糖可能发展为严重低血糖,并影响脑部功能。
-
严重低血糖:会导致神志不清、抽搐,甚至昏迷。这需要紧急医疗处理,否则可能会导致脑损伤、心脏事件,甚至是死亡。研究表明,重度低血糖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及全因死亡率存在关联。
-
长期影响:反复低血糖可能导致“无知觉低血糖”现象,即患者无法察觉低血糖的早期症状,从而增加了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频繁的低血糖可能影响认知功能,尤其是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
低血糖的预防和管理
-
定期定时血糖监测:根据《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版)》推荐,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需每日至少3次自我血糖监测;有低血糖风险的人群(包括老年人、血糖控制较佳者),推荐空腹血糖监测;怀疑有夜间低血糖的患者还应监测夜间血糖,出现低血糖症状或剧烈运动后应及时行血糖监测。
-
均衡饮食,少吃多餐:既要控制血糖,也要吃得健康。不要单纯地追求“无糖”。吃主食时,可适当加进部分杂粮如荞麦、燕麦、小米、豆类等,避免精细饮食。生活里应尽量不吃高糖含量食物,如糖果、含糖饮料和加糖果汁等;选择升糖指数(GI值)偏低的食物;同时应戒酒。
-
合理运动:我们提倡糖友们参加适量运动,锻炼身体,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如每周保持2-3次或每天1次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较佳。而运动又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
药物剂量调整: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合理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避免药物剂量过高导致低血糖。
-
应急准备:糖尿病患者家中要常备一些糖类,出现虚弱、动作协调性差、肢体麻木、头晕等低血糖的早期征兆时,及时补充糖类能够延缓或预防严重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通过合理的预防和管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出现严重低血糖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