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紊乱伴发精神障碍的治疗需以纠正失衡为核心,结合精神症状管理及原发病控制。具体方案如下:
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
针对性补充电解质
- 低钠血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每小时血钠升高不超过10-12mEq/L,避免快速纠正引发脑桥脱髓鞘病变。
- 低钾血症:口服或静脉补钾(如氯化钾缓释片、枸橼酸钾颗粒),需监测血钾浓度以防高钾血症。
- 高钾血症:使用胰岛素加葡萄糖、碳酸氢钠或利尿剂(如呋塞米)促进排泄。
- 低钙血症: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或碳酸钙。
-
调节体液平衡
- 脱水: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5%葡萄糖注射液补充水分,维持脑部血供。
- 水中毒: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排出多余水分。
二、治疗原发疾病
- 控制慢性病(如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或急性病因(如腹泻、呕吐),防止电解质紊乱复发。
- 肿瘤、外伤等器质性病变需手术或针对性处理。
三、精神症状干预
-
药物治疗
- 严重幻觉、妄想:短期使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利培酮)。
- 焦虑、抑郁: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或苯二氮䓬类药物。
- 躁狂:苯二氮䓬类或情绪稳定剂。
-
非药物干预
- 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缓解情绪障碍。
- 提供安静环境,加强护理预防自伤或冲动行为。
四、支持治疗与预防
- 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B族、蛋白质及电解质丰富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必要时鼻饲营养液。
- 监测指标:定期检测电解质、肾功能及生命体征,高危人群(如长期用利尿剂者)需加强随访。
- 生活习惯:保持规律饮食、适度运动,避免过度饮水或节食。
治疗原则
- 优先纠正电解质紊乱,多数精神症状可随代谢平衡恢复自行缓解。
- 谨慎用药:抗精神病药可能加重电解质紊乱或引发中枢抑制,需严格评估后使用。
- 个体化方案:根据年龄、基础病及紊乱类型调整补液速度和药物剂量。
(注:以上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实施,避免自行调整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