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
对症治疗
-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腹泻、呕吐患者需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充电解质(如氯化钾、葡萄糖等)。
- 控制感染:若由细菌感染引起,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
- 减轻炎症:常用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类(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或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
- 保护黏膜:可选用铝碳酸镁、胶体果胶铋等药物。
-
其他疗法
- 无麦胶饮食:部分患者可能对麦胶敏感,需避免小麦、大麦等食物。
二、手术治疗
适用于以下情况:
- 严重并发症:如肠穿孔、大出血、肠梗阻等,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或修补穿孔。
- 内科治疗无效:若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症状或反复发作,需考虑手术干预。
三、饮食与生活调整
-
饮食原则
- 避免辛辣、油腻、高纤维食物,选择易消化、低渣饮食(如米粥、瘦肉、鱼类)。
- 术后需禁食5-7天,逐步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
-
生活习惯
- 戒烟戒酒,减少肠道刺激。
- 适当运动(如跑步、瑜伽)以改善肠道功能。
四、其他注意事项
- 定期复查:通过肠镜、血液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 心理支持:长期病痛可能导致焦虑或抑郁,需心理疏导以增强治疗信心。
提示: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制定,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自行使用偏方延误病情。若出现呕血、黑便或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