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憩室梗阻性黄疸综合征是一种由十二指肠憩室压迫胆总管,导致胆汁和胰液排出受阻,从而引发梗阻性黄疸或胰腺炎的罕见疾病。以下是该综合征的主要表现症状及其特点:
1. 典型症状
- 腹痛: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疼痛,疼痛性质可能是间歇性或持续性,进食后可能加剧,有时伴有放射性痛。
- 黄疸:这是本综合征的典型表现,由于胆汁淤积导致皮肤、巩膜和粘膜发黄,小便颜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
- 恶心呕吐:患者可能出现频繁的恶心感,严重时伴有呕吐,呕吐物可能含有胆汁。
- 消化不良:包括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这通常是由于胆汁分泌不足,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 体重下降:由于消化和吸收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
2. 伴随症状
- 反酸和嗳气:这是由于十二指肠憩室的存在导致的胃食管反流症状。
- 上消化道并发症:如憩室炎引起时,可能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穿孔等严重情况。
3. 严重并发症
- 胰腺炎:憩室压迫胆总管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
- 憩室炎:憩室炎的发生会加重上述症状,并可能诱发梗阻性黄疸。
4. 病情变化
- 如果憩室炎得到有效控制,黄疸症状可能会减轻甚至消失。
- 但若病情恶化,黄疸症状可能再度出现,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5. 诊断与治疗
- 诊断:通过临床表现(如间歇性上腹部疼痛、黄疸等)结合影像学检查(如电子十二指肠镜)可确诊。
- 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以解除憩室对胆总管的压迫,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十二指肠憩室梗阻性黄疸综合征的症状多样且严重,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