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主要症状
-
黄疸
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茶色或深黄色),粪便颜色变浅。黄疸通常在发病后1-2周出现,持续约4-6周。 -
消化系统症状
- 食欲减退、厌油腻食物
- 恶心、呕吐
- 腹胀、腹痛(右上腹或肝区疼痛)
-
全身症状
- 乏力、精神萎靡
- 发热(多为中低热,体温约38℃)
- 肌肉酸痛或关节疼痛
二、体征与实验室异常
- 肝脏肿大:多数患儿可触及肿大的肝脏,伴肝区压痛。
- 肝功能异常:血液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
三、临床分型表现
-
急性黄疸型(占86.5%)
典型表现为前驱期(发热、乏力)→黄疸期(皮肤黄染、尿色加深)→恢复期,总病程4-6周。 -
急性无黄疸型
症状较轻,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等,无黄疸。 -
淤胆型
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可达2个月以上),伴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 -
重型肝炎(约占5%)
表现为快速进展的肝功能衰竭,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出血倾向等,多见于合并HBV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四、特殊表现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性格改变、睡眠障碍或体重下降。婴幼儿病例可能出现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
注:不同患儿症状严重程度差异较大,轻症仅表现为轻微消化道症状,重症需警惕肝衰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