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厥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1. 饮食不节
长期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厚味、生冷食物,损伤脾胃,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浊上蒙清窍,引发痰厥。
2. 情志失调
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炼液为痰;或肝气横逆,克伐脾土,脾失运化,痰浊内生。痰随气逆,上蒙清窍,发为痰厥。
3. 久病体虚
久病之后,正气亏虚,尤其是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肺气虚弱,不能通调水道;脾气虚弱,运化无权;肾气虚衰,不能蒸化水液,均可导致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浊上扰,蒙蔽清窍,从而形成痰厥。
4. 外感邪气
外感六淫之邪,如风、寒、暑、湿、燥、火等,侵犯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失常,聚而为痰。若痰浊上犯,蒙蔽清窍,也可引发痰厥。
5. 先天禀赋不足
部分人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虚弱,尤其是脾肾功能不足,容易导致水湿不化,聚湿生痰。痰浊内阻,上蒙清窍,从而出现痰厥。
6. 慢性疾病基础
痰厥往往是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脑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慢性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基础上,因剧烈咳嗽而引发的。这些疾病会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妨碍二氧化碳的排出和氧气的摄入,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缺氧。而脑部对缺氧非常敏感,持续剧烈咳嗽本身就会让人感到上气不接下气,而且咳嗽时腹腔和胸腔内压增高,会妨碍静脉血的回流,使心脏输出量减少,加重脑部缺氧缺血。咳嗽时脑脊液压力增大使颅内压力增高,也会引起脑部的一时性缺血。
7. 痰浊内盛、痰火上扰、气血凝滞、阴虚阳亢、肝风夹痰上犯等
这些病理状态都可能导致痰浊上蒙清窍,引发痰厥。
痰厥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有节、调畅情志、适当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痰厥的发生。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