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
钙剂补充
急性低钙血症发作时需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慢性患儿可口服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每日元素钙摄入量为25-50mg/kg。需注意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并避免与高磷食物同服。 -
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物
常用骨化三醇(0.04-0.08μg/kg·d)或阿法骨化醇,促进钙吸收并调节骨代谢。需定期监测血钙、尿钙及血磷水平,防止高钙尿症。 -
替代治疗
对于甲状旁腺发育不全或缺失的患儿,可考虑自体甲状旁腺移植或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如特立帕肽)替代治疗。
二、饮食调整
- 高钙低磷饮食:增加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避免牛奶、坚果、动物内脏等高磷食物。
- 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维生素D(如深海鱼、蛋黄)摄入,必要时补充复合维生素。
三、定期监测与随访
- 每3个月检测血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调整药物剂量。
- 监测尿钙排泄量,预防肾结石和钙质沉积。
- 长期治疗需评估骨骼发育及神经肌肉功能。
四、其他治疗
- 手术治疗:仅适用于甲状旁腺腺瘤或严重异位钙化的病例,需严格评估适应证。
- 基因与干细胞治疗:目前处于研究阶段,未来可能成为治疗方向。
注意事项
- 避免感染、过度劳累等低钙诱因,保持情绪稳定。
- 治疗需终身维持,不可擅自停药。
建议在内分泌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定期复诊以优化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