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即脱离中毒环境
- 吸入性中毒: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更换污染衣物。
-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污染部位,磷灼伤需用3%硝酸银或2%硫酸铜溶液处理创面,避免使用油性敷料。
二、清除毒物
- 口服中毒:
- 催吐洗胃:意识清醒者立即催吐,随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硫酸铜溶液洗胃,直至洗出液无蒜臭味。
- 导泻:洗胃后使用硫酸钠导泻,禁用硫酸镁(可能加重中毒)和牛奶、脂肪类食物(促进磷吸收)。
- 磷化锌中毒:可内服0.5%硫酸铜溶液,15分钟1次,直至呕吐。
三、药物治疗与支持治疗
- 解毒药物:
- 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等钙剂,与血中磷结合减少吸收。
- 使用阿托品对抗毒蕈碱样症状,解磷定恢复胆碱酯酶活性(需遵医嘱)。
- 保护脏器功能:
- 静脉注射维生素C、肝太乐等保肝药物,必要时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不全。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
- 并发症处理:
- 呼吸困难者吸氧,严重时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 休克时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 出血时使用维生素K、对羧基苄胺等止血药物。
四、慢性中毒管理
- 重在预防,定期检查肝功能和颌骨X线,及时处理口腔疾病。
- 下颌骨坏死需手术切除,加强感染防治。
注意事项
- 禁用措施:禁止导泻时使用硫酸镁,避免使用牛奶、脂肪类食物。
- 及时就医:中毒症状严重或出现肺水肿、肝肾衰竭等并发症,需立即送医。
以上处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