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肾病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肾脏疾病,其形成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1.疟原虫直接感染:疟原虫在人体内寄生和繁殖,其代谢产物和虫体本身可直接损伤肾脏组织,导致肾脏功能障碍
- 2.免疫反应异常:人体感染疟原虫后,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来对抗病原体。这些抗体与疟原虫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引发炎症反应,损伤肾脏
- 3.红细胞破坏: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红细胞破裂。破裂后的红细胞碎片会阻塞肾小管,引起肾小管损伤和肾功能障碍
- 4.肾脏缺血缺氧:疟疾发作时,可能会引起全身血液循环紊乱,肾脏供血不足,导致肾脏缺血缺氧性损伤
- 5.药物副作用:治疗疟疾的某些药物,如氯喹、伯氨喹等,可能对肾脏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导致肾功能受损
- 6.其他因素:疟疾肾病的发生还可能与患者的免疫系统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有关
疟疾肾病的具体病理变化
1.急性肾功能衰竭: 主要病理变化为远端肾小管变性和坏死,严重时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2.慢性进行性肾损害: 疟疾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肾损害可能在肾组织中检出疟原虫抗原。三日疟肾病可能属于自身免疫反应,早期由循环中的三日疟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或抗原植入肾小管毛细血管壁,与抗体相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3.急性可逆性肾损害: 在电镜下可见电子致密沉积物,部分可找到疟原虫抗原。在免疫荧光下,可见IgM(为主)、IgG及C3在基膜内皮下及系膜区沉积
预防和治疗
了解疟疾肾病的发病原因,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对于疟疾患者,尤其是反复感染或症状严重者,应密切关注肾脏功能,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疟疾肾病。一旦确诊,需在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