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药物治疗
- 减少积水生成:使用谷维素、维生素B1等调节神经药物控制腺体分泌,同时配合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塞米)减少内耳淋巴液生成。
- 促进积水吸收:应用血管扩张剂(如山莨菪碱、倍他司丁)改善内耳微循环。
- 急性期控制:眩晕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前庭抑制剂(如异丙嗪、安定),呕吐明显需补液支持。
2. 手术治疗
- 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选择内淋巴囊减压术、迷路切除术等,直接缓解内耳压力。
3. 生活方式调整
- 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减少体液潴留。
- 避免诱因:减少咖啡因、烟酒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 适度锻炼:如散步、瑜伽等改善血液循环。
4. 物理治疗
- 轻度患者可通过耳石复位术缓解眩晕,平衡训练(如站立、行走练习)增强前庭功能。
注意事项:所有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建议定期复查听力及平衡功能,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持续眩晕、听力下降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