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察症状并测量体温
首先确认是否为发热(体温≥37.3℃),同时留意是否伴随咳嗽、咽痛、乏力等症状。若体温低于38.5℃,优先采用物理降温:
- 多喝温水或淡盐水,避免脱水
- 用32-34℃温水擦拭腋窝、颈部、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
- 减少衣物,保持室内通风
2. 对症处理
- 若体温≥38.5℃或伴随明显不适,可遵医嘱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热药
- 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需经医生诊断后使用
3. 及时就医的情况
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就诊:
- 持续高热不退(超过3天)
- 呼吸急促、胸痛、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
- 伴随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异常体征
- 有疫源地接触史或群体发病情况
4. 预防措施
- 踏青时注意佩戴口罩,避免接触花粉/野生动物
- 归来后及时更换衣物,用消毒湿巾清洁双手
- 保证充足睡眠,饮食清淡易消化
提示: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若发热伴随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需警惕流感等病毒感染。建议发热期间做好隔离防护,避免传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