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病是肠道蛔虫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寒战、高热、黄疸等症状。治疗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 驱虫药
- 阿苯达唑:是一种广谱驱虫药,能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摄取,导致虫体糖原耗竭,使寄生虫无法生存和繁殖。成人常用剂量为 400mg 顿服,儿童剂量减半。一般在症状缓解后进行驱虫治疗,可有效防止蛔虫再次钻入胆道。
- 甲苯咪唑:通过抑制虫体微管蛋白的合成,影响虫体的运动和吸收功能,从而达到驱虫目的。成人每次 100mg,每日 2 次,连服 3 日。此药不良反应较少,偶尔可能出现轻微的胃肠道不适。
- 解痉止痛药
- 阿托品:能解除平滑肌痉挛,尤其是对胃肠道平滑肌有较强的松弛作用,可缓解胆道蛔虫病引起的胆绞痛。一般采用皮下或静脉注射,每次 0.5 - 1mg。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口干、视力模糊、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
- 山莨菪碱(654 - 2):作用与阿托品相似,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每次 10 - 20mg。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干、面红、轻度扩瞳等。
- 哌替啶:是一种强效镇痛药,对于胆道蛔虫病引起的剧烈疼痛,在使用阿托品等解痉药效果不佳时可联合使用。一般肌内注射 50 - 100mg,但需注意其有成瘾性,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 抗感染药
- 头孢曲松: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能有效杀灭肠道细菌,防止胆道感染。一般每日 1 - 2g,静脉滴注。使用前需进行皮试,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等。
- 甲硝唑:对厌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胆道蛔虫病合并的厌氧菌感染。成人常用剂量为每次 0.5g,每日 3 次,口服或静脉滴注。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
以上药物的使用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和使用,避免自行用药。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