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牙槽骨长不上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
-
牙槽骨吸收速度过快:如果拔除下颌磨牙后,由于各种因素,如炎症、感染等,导致牙槽骨吸收速度过快,可能会使拔牙槽骨周围的牙龈出现炎症、感染,从而影响牙槽骨的生长。
-
牙槽骨骨质缺损:如果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或第二前磨牙后,由于该牙齿的牙根粗大,牙槽骨骨质非常薄,在拔除过程中,容易造成牙槽骨骨折,甚至需要植骨术。在经过植骨术后,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都会发生变化,继而导致拔牙槽骨后还能长。但是如果牙槽骨的吸收速度过慢,可能会使拔牙槽骨周围的牙齿出现移动,影响美观,甚至造成咀嚼困难等。
-
牙槽骨增生:拔牙槽骨后,由于各种因素刺激,引起牙槽骨周围骨质增生,使拔牙槽骨周围的牙龈组织出现高度和宽度的变化,影响美观,但并不会影响其他牙齿的生长。
-
其他:如果拔牙槽骨后,未及时进行预防性抗炎治疗,可能会导致炎症持续扩散,使拔牙槽骨周围的牙齿出现移动,影响其他牙齿的生长。建议拔牙槽骨后,遵医嘱口服抗生素,如头孢克肟、甲硝唑等,防止炎症感染。
-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机体的免疫力较差,伤口可能出现持续渗血,不易愈合,有时伴有细菌感染,导致牙龈肿胀或发炎。此时,可以配合应用甲硝唑、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缓解炎症,同时注意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
-
牙槽窝渗血:如果拔除埋伏阻生的牙齿,做较大的牙龈切口分离骨膜,磨出大块牙槽骨后,没有及时缝合关闭创口,有可能会造成牙槽窝内持续渗血,导致面部肿胀等,影响伤口愈合,需要逐层关闭创面,必要时放置橡皮引流条。
-
干槽症:下颌智齿拔除后,牙槽窝比较宽大,如果过早刷牙漱口或剧烈活动,有可能造成血凝块脱落,引起厌氧菌感染,牙槽骨壁暴露,在口腔内表面附着灰白色的腐败物质,散发臭味,引起剧烈疼痛。此时,使用药物不能缓解症状,需要刮除感染骨质,暴露新鲜创面,填塞碘仿纱条,定期换药,促进伤口愈合。
在拔牙后应注意避免吃过硬、过烫的食物以免对牙槽骨造成刺激引起感染,并注意避免用舌头舔牙槽骨部位以免导致牙槽骨出现萎缩的情况。同时应注意口腔卫生以免导致牙龈出现炎症并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以免影响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