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期处理
- 快速识别与送医: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如面部麻木、言语障碍、视力模糊等),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争取在4.5小时内送医。部分超时间窗患者(如影像显示可挽救脑组织)可能延长至24小时内进行评估。
- 溶栓与取栓治疗:
- 溶栓:发病4.5小时内使用尿激酶、阿替普酶等药物溶解血栓。
- 取栓:大血管闭塞患者可通过介入手术机械取栓,部分超时间窗病例也可根据影像评估实施。
二、药物治疗
- 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单药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用于预防血栓进展。
- 抗凝治疗:房颤患者需使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预防血栓栓塞。
- 改善循环与神经保护:丁苯酞、依达拉奉等药物可开放侧支循环、清除自由基,减轻神经损伤。
三、手术治疗
- 血管重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颅内外动脉吻合术或血管成形术,适用于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
- 去骨瓣减压术:大面积脑梗死伴颅内高压时,手术可缓解脑疝风险。
四、康复与长期管理
- 康复训练: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系统康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生活方式干预: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规律作息。
- 定期随访:监测药物疗效及出血风险,调整治疗方案。
提示:脑缺血性疾病需分秒必争,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后4.5-6小时。日常预防重点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