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场急救
- 立即脱离毒源:迅速转移至空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并用清水冲洗皮肤(强酸/碱中毒需用弱酸/碱中和)。
-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侧卧防止呕吐物窒息,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
- 避免自行催吐:尤其是腐蚀性毒物或抽搐未控制时,可能加重损伤。
二、清除毒物
- 口服中毒:
- 催吐:意识清醒者可用手指/压舌板刺激咽喉催吐,但强酸/碱中毒禁用。
- 洗胃:服药5-6小时内需彻底洗胃(常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后留置硫酸镁导泻。
- 吸附剂:口服活性炭吸附残留药物。
- 皮肤/黏膜中毒:用大量清水冲洗污染部位至少10分钟,强酸可用弱碱(如碳酸氢钠)中和。
- 吸入中毒:立即转移至通风处,吸氧缓解呼吸困难。
三、解毒治疗
- 特效解毒剂:
- 苯二氮䓬类中毒:氟马西尼(0.3mg静脉注射)。
- 阿片类中毒:纳洛酮(0.4-0.8mg肌注/静注)。
- 巴比妥类中毒:碱化尿液(5%碳酸氢钠)加速排泄。
- 支持治疗:维持血压(升压药)、控制抽搐(苯巴比妥)、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四、紧急送医
-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提供中毒药物名称、剂量及症状。
- 送医途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若呼吸心跳停止需持续心肺复苏。
- 医院治疗:可能进行血液透析、灌流等强化清除技术。
注意事项:
- 保留药物包装/剩余药物供医生参考。
- 儿童误服需耐心询问药物信息。
- 切勿自行使用催吐或中和剂,以免加重损伤。
提示:药物中毒救治需争分夺秒,及时送医是关键,切勿延误治疗时机。